【暮秋义工日:青年价值的拓印】
【暮秋义工日:青年价值的拓印】
周日的街道浸染着秋意,起重机划过灰蒙天际时,我们青年志愿者联盟已集结完毕。制服袖章沾染了棠梨木的清香,志愿者胸牌在敬老院门廊斑驳的光影里熠熠生辉。
护理站台账显示三楼有五位失能长者需要定点帮扶。套着淡蓝色防护服的双手始终悬停在老人腰际十公分处,这种规范陪伴距离既提供安全感,又留出心理边界。帮林爷爷清理假牙时,他浑浊的眼神突然泛起星芒:"小同学戴眼镜的模样,像极了考取牛津的孙子。"
午后的手工坊翻涌着毛线与皱纹碰撞的故事。王奶奶将勾针舞蹈般游走,顷刻间素色线团蜕变为绽放的蒲公英。"该换线的技巧,"她枯枝般的手指夹着钩针示范十字针法,"就像写议论文的理论衔接。"
暮色将玻璃窗镀成茶色镜面,回程大巴上,木质座椅飘散着过氧乙酸的余韵。在"广电养老中心志愿服务登记册"第七条写下:认知训练时长132分钟,衰弱群体体能活动监测表填报完整。皮质记录本右下角,银杏叶标本是11号房张教授赠予的生物课教具。
这样的周末,既有知识的生长纹路,更沉淀着超脱考纲的人文关怀。青年价值何觅?或许正藏在这些带着消毒水味的温暖褶皱里。
页:
[1]